课程编号:08013203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
(The construction charting and chart recognition)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总学时:48(其中理论48学时,实践0学时)学分:3
制定单位:建筑系 执笔者:高树峰 审核人:王枝胜 编写日期:2009年9月20日
一、 课程定位、性质和任务
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语言”,它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工程技术部门交流技术经验的重要资料。工程制图与识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即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土木建筑类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教学任务
①了解现行房屋建筑制图标准和有关的专业制图标准。
②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③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形体表达的能力。
④培养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的基本能力。
⑤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基本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投影等基本理论的学习,由浅入深使学生了解制图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培养学生的绘图和识图的能力,培养空间想像力,培养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能力。
2、职业技能目标
应具有独立阅图和识图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绘图技能,及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正确的进行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成为有用之才。
教学基本要求
1、绪论
掌握本课程的功能与目标、课程学习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点与难点:学习方法
2、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1制图的基本规定
掌握国家标准中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注法等有关规定。
2.2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
掌握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仪器使用方法,重点是后面的练习使用。
尺规画图 :作业一(线型练习)
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的基本规定,并在平时作业中严格遵守基本规定。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和仪器。
2.3几何作图
掌握常用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重点是圆周等分和圆内接正多边形,斜度和锥度,圆弧连接,椭圆画法。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用途。
2.4平面图形的分析及画法
掌握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平面图形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2.5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掌握徒手绘图的方法,重点是练习。
掌握平面图形的画法,具备平面图形尺寸标注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绘图工具的使用,徒手作图的作图要领。
3、正投影的基本知识
掌握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熟悉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关系。
难点是识读、绘制形体的三视图,要求能够识读、绘制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4、投影基本原理
4.1点的投影
熟悉掌握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点的“二求三”;掌握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重影点及可见性的判断这是难点。
4.2直线的投影
熟悉掌握直线的投影作图、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属于直线的点的投影规律及作图;掌握两直线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
4.3平面的投影
熟悉掌握平面投影的“二求三”及在平面上作点、直线的方法;掌握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这是难点;理解属于平面的点和直线的投影规律,了解平面的投影和平面的迹线表示法。
重点与难点:投影:将空间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的一种转化途径,平面问题解决空间问题是未来画法几何解题及处理问题的重点,也是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学生这种思路的形成对以后学习很重要。
5、平面建筑形体的投影
5.1平面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
掌握平面立体的投影特性、投影图画法和尺寸标注,重点是棱柱和棱锥体的投影和尺寸标注;理解平面立体表面取点的求法,这是难点。
5.2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
理解截交线的概念、性质;掌握特殊位置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求截交线的方法。
5.3直线与平面立体相交
理解贯穿点的概念、性质;掌握特殊位置直线与平面立体相交求贯穿点的方法。
5.4平面立体与平面立体相交
理解相贯线的概念、性质,掌握特殊两平面体相交的相贯线求法,了解切口和穿孔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6、曲面建筑形体的投影
6.1曲面建筑形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
掌握曲面立体的投影特性、投影图画法和尺寸标注,重点是圆柱和圆锥体的投影和尺寸标注;理解曲面立体表面取点的求法,这是难点;了解圆环投影及表面上点的投影。
6.2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
理解截交线的概念、性质;掌握特殊位置平面与曲面立体相交求截交线的方法。
6.3直线与平面立体相交
理解贯穿点的概念、性质;掌握特殊位置直线与曲面立体相交求贯穿点的方法。
6.4曲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
理解相贯线的概念、性质;掌握两回转体相交的相贯线,利用积聚性和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相贯线的特殊情况和过渡线画法,难点是圆锥与圆柱正交相贯线求法,重点是相贯线的特殊情况;了解切口和穿孔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重点与难点:曲面体表面上的点和线的投影。
7、建筑形体的常用表达方法
7.1建筑形体投影图的类型
掌握基本投影图与特殊图的配置关系,理解基本投影图的概念及特殊投影图的用途。
7.2建筑形体投影图的画法
理解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形体邻接表面间共面、相切、相交的画法,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画建筑形体投影图的方法和步骤,具有绘制各种类型的建筑形体投影图的能力,重点是叠加型建筑形体投影图画法,切割型建筑形体投影图画法。
7.3投影选择
理解选择主视图方法和视图数量的选择。
7.4建筑形体的尺寸标注
熟悉掌握正确标注出建筑形体尺寸的方法,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尺规画图:作业二(建筑形体的画法)
掌握建筑形体的画法。
7.5剖面图与断面图
熟悉掌握剖面图与断面图的概念、种类、剖切方法及常用的剖切面,重点能根据不同形状结构的建筑形体选择合理的表达方案。
掌握剖面图的画法。
7.6常用的简化画法
掌握常用的简化画法,省略画法。
8、轴测投影
8.1概述
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轴测投影的分类,轴测投影的基本性质;理解轴测轴、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等基本概念和轴测图的分类。
8.2正等轴测图
掌握平面立体、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重点是练习;了解正等轴测图的形成。
8.3斜轴测投影
掌握平面立体、单一回转体的斜二测图画法,重点是练习;了解斜二测图的形成
9、建筑施工图
9.1概述
了解房屋的组成及其作用。
理解施工图的组成和图示特点;了解房屋建筑施工图的设计程序。
熟悉掌握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的房屋建筑施工图的画法;掌握房屋建筑施工图中常用的符号。
理解首页图的内容
9.2总平面图
理解建筑总平面图的作用、建筑总平面图的内容和建筑总平面图的读图步骤。
9.3建筑平面图
掌握的建筑平面图的内容及图示方法,特别是定位轴线、楼梯、尺寸标注和、图例和索引符号,特别是外墙的三道尺寸是重点内容;理解建筑平面图的概念和表达方法。
尺规画图 作业三(建筑平面图)
通过尺规图板画图练习,掌握建筑平面图的画法和尺寸方法。
9.4建筑立面图
掌握立面图的图示内容及表达方法;理解立面图的概念。
尺规画图 作业四(建筑立面图)
通过尺规图板画图练习,掌握建筑立面图的画法和尺寸方法。
9.5建筑剖面图
掌握建筑剖面图的图示内容及表达方法;理解剖切位置的确定方法;了解剖面图的由来及其作用。
尺规画图 作业五(建筑剖面图)
通过尺规图板画图练习,掌握建筑剖面图的画法和尺寸方法。
9.6建筑详图
掌握详图的楼梯、外墙剖面的图示方法;理解详图的作用与特点和详图与平、立、剖面图的索引关系。
尺规画图 作业六(建筑详图)
通过尺规图板画图练习,掌握建筑详图的画法和尺寸方法。
重点与难点:建筑施工图(平、立、剖)的读识和绘制。
10、结构施工图
10.1概述
理解结构施工图的概念、内容、及其图示特点。
10.2钢筋混凝土结构图
掌握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和构件详图的图示内容及其表达方法;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知识。
尺规画图 作业七(结构平面图和构件详图)
通过尺规图板画图练习,掌握楼层结构平面图和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的画法和尺寸方法。
10.3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
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10.4基础施工图
掌握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的画法;理解基础的概念。
尺规画图 作业八(基础图)
通过尺规图板画图练习,掌握基础图的画法和尺寸方法。
尺规画图 作业九(结构平面图和构件详图)
通过尺规图板画图练习,掌握楼层结构平面图和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的画法和尺寸方法。
重点与难点:结构构件图的读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课时分配
工 程 制 图 部 分
|
序号
| 教 学 内 容
| 课时分配
|
讲课
| 图板作业
| 总学时
|
1
| 绪论
| 0.5
|
| 0.5
|
2
| 制图基本知识
| 3.5
| 2
| 5.5
|
3
| 投影的基本知识
| 2
|
| 2
|
4
| 投影基本原理
| 2
|
| 2
|
5
| 平面建筑形体投影
| 2
|
| 2
|
6
| 曲面建筑形体投影
| 2
|
| 2
|
7
| 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
| 2
| 2
| 4
|
8
| 轴侧投影
| 2
|
| 3
|
9
| 建筑施工图
| 9
| 8
| 16
|
10
| 结构施工图
| 7
| 4
| 11
|
合 计
| 32
| 16
| 48
|
1.绪论(0.5)
1.1工程制图的目的和任务。
1.2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
2.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5)
2.1制图的基本规定(1.5)
2.1.1图纸幅面
2.1.2字体
2.1.3图线
2.1.4尺寸标注
2.1.5材料图例
2.2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0.5)
尺规画图:作业一(2)
2.3几何作图 (1.0)
2.3.1关于直线的作图
2.3.2圆周等分
2.3.3斜度和锥度
2.3.4圆弧连接
2.3.5椭圆画法
2.4平面图形的分析及画法 (0.5)
2.4.1平面图形的分析
2.4.2平面图形的画图步骤。
2.4.3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2.4.4徒手绘图
3.投影的基本知识(2)
3.1投影及其分类
3.1.1投影的概念
3.2.2投影的分类
3.2工程上常用的四种图示法
3.3正投影的特性
3.4正投影图的形成
3.4.1单面投影图
3.4.2两面投影图
3.4.3三面投影及其特性
3.4.4三面投影图作图步骤的方法
4.投影的基本原理(2)
4.1点的投影
4.1.1点的一个投影
4.1.2点的三面投影
4.1.3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
4.2直线的投影
4.2.1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4.2.2直线上的点
4.2.3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4.3平面的投影
4.3.1平面的表示法
4.3.2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4.3.3平面上的直线和点
5.平面建筑形体的投影(2)
5.1平面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
5.1.1平面建筑形体投影
5.1.2平面建筑形体表面上的点和线
5.2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
5.3直线与平面立体相交
5.3.1利用立体表面的积聚投影求贯穿点
5.3.2利用直线的积聚求贯穿点
5.3.3利用辅助平面求贯穿点
5.4平面立体与平面立体相交
6.曲面建筑形体的投影(2)
6.1曲面建筑形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
6.1.1曲面体的形成与投影图画法
6.1.2曲面体表面上定点
6.2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
6.2.1平面与圆柱相交
6.2.2平面与圆锥相交
6.2.3平面与球面相交
6.3直线与平面立体相交
6.3.1积聚投影法求贯穿点
6.3.2辅助平面法求贯穿点
6.4曲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
6.4.1利用曲面的积聚投影求相贯线
6.4.2利用辅助平面求相贯线
6.4.3两曲面相交的特殊情形
7.建筑形体的常用表达方法(2)
7.1建筑形体投影图的类型
7.1.1基本投影图
7.1.2特殊投影图
7.2建筑形体投影图的画法
7.2.1形体分析法
7.2.2绘制建筑形体投影图的步骤
7.3投影选择
7.3.1正立面投影的选择
7.3.2投影图数量的选择
7.4建筑形体的尺寸标注
7.4.1建筑形体尺寸的分类
7.4.2尺寸的配置
尺规画图:作业二(2)
7.5剖面图与断面图
7.5.1剖面图的画法
7.5.2断面图的画法
7.6常用的简化画法
8.轴测投影 (2)
8.1概述
8.1.1轴测投影的形成
8.1.2轴测投影的优缺点和用途
8.1.3轴测投影的特性
8.2正轴测图
8.2.1正轴测投影的性质
8.2.2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8.2.3正轴测投影的画法
8.3斜轴测投影
9.建筑施工图(9)
9.1 概述
9.1.1大量性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及其作用
9.1.2大量性民用建筑施工图的产生及其分类
9.1.3建筑施工图的图示特点
9.1.4阅读施工图的基本知识及阅读步骤
9.2 建筑总平面图
9.2.1建筑总平面图的作用
9.2.2建筑总平面图的内容
9.2.3建筑总平面图的读图步骤
9.3建筑平面图的读法
9.3.1建筑平面图的表达方法
9.3.2阅读平面图时应掌握的内容
尺规画图:作业三(2)
9.4 建筑立面图的读法
9.4.1立面图的表达方法与作用
尺规画图:作业四(2)
9.4.2阅读立面图的时应掌握的内容
9.5 建筑剖面图的读法
9.5.1建筑剖面图的由来及作用
9.5.2阅读建筑剖面图时应掌握的内容
尺规画图:作业五(2)
9.6建筑详图
9.6.1详图的由来、作用与特点
9.6.2详图与平、立、剖面图的索引关系
9.6.3详图的内容
尺规画图:作业六(2)
10.结构施工图(7)
10.1 概述
10.1.1结构施工图的内容
10.1.2结构施工图的图示特点
10.1.3结构施工图的读图方法
10.2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
10.2.1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知识
10.2.2结构平面图
10.2.3构件详图
尺规画图:作业七(2)
10.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
10.3.1概述
10.3.2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内容与特点
10.3.3各结构平面梁配筋图画法
10.3.4柱和剪力墙端头柱的平面配筋画法
10.3.5剪力墙身的构造配筋画法
10.3.6板的画法
10.3.7应用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梁柱应编号
10.3.8关于通用标准图
10.4 基础施工土图
10.4.1条形基础
10.4.2独立基础
尺规画图:作业八(2)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本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画图和识图,用尺规图板作图训练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必须保证尺规图板作图训练时间和质量,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除作业、课堂教学外,主要是对图纸质量的考核。
课程考核由平时学习和期末考核两个部分核定成绩。
1、成绩的组成:平时学习各环节的比重40%,考试比重60%。
2、考试的形式:开闭卷。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工科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建筑工程类专业课提供必须的识图知识和画图基本技能。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乐荷卿、陈美华主编,土木建筑制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
参考书目:
[1]张小平主编,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
[2]薛永忠、王虹、高树峰主编,土木建筑制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
课程编号:08013217
《建筑CAD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Architectural CAD basis)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总学时:42(其中理论20学时,实践22学时)学分:2
制定单位:建筑系 执笔者:高秀青 审核人:王枝胜 编写日期:2009年10月7日
一、课程定位、性质和任务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包,而《建筑CAD》是将《建筑制图》与AutoCAD结合起来的一门学科,在建筑业应用非常广泛,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们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在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程设计时能够代替传统的图板、图纸等工具提高设计效率。
了解CAD的软硬件环境及软件的安装,熟练掌握CAD的基本绘图及编辑命令,能够运用CAD的基本绘图及编辑命令,快速而精确地绘出工程图样,并按要求打印出图。
二、课程基本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CAD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制图的基本知识 ,熟悉AUTOCAD界面各部分的功能,熟悉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流程。
2、职业技能目标
掌握AutoCAD制图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命令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际尺寸绘图流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设计、绘图工作、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以及竣工图的绘制工作。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具有树立严谨务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的初步意识。
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CAD入门
重点:
1、设置绘图环境:初始环境设置、绘图单位设置、图形边界设置、工作空间
2、操作界面: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绘图区、坐标系图标、命令行、布局标签、状态栏、滚动条
3、配置绘图系统:显示配置、系统配置、草图配置、选择配置
4、文件管理:新建文件、打开已有文件、保存文件、另存文件、密码与数字签名、退出、图形修复
5、基本输入操作:命令输入方式、命令的重复、撤销、重做、通明命令、按键定义、命令执行方式、系统坐标与数据输入方法
难点:设置绘图环境、图形修复
要求:
理解:
1、设置绘图环境:初始环境设置、绘图单位设置、图形边界设置、工作空间
2、操作界面: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绘图区、坐标系图标、命令行、布局标签、状态栏、滚动条
3、配置绘图系统:显示配置、系统配置、草图配置、选择配置
掌握:
1、文件管理:新建文件、打开已有文件、保存文件、另存文件、密码与数字签名、退出、图形修复
2、基本输入操作:命令输入方式、命令的重复、撤销、重做、通明命令、按键定义、命令执行方式、系统坐标与数据输入方法
第二章 绘制平面图形命令
重点:
1、直线类命令:直线段、射线、构造线
2、园类命令:园、圆弧、圆环、椭与椭圆弧
3、平面图形命令:矩形、正多边形
4、点命令:点、等分点、测量点
5、多段线
6、样条曲线
7、多线:绘制多线、定义多线样式、编辑多线
8、轨迹线与区域填充
9、面域:创建面域、面域的布尔运算、面域的数据提取
10、图案填充:基本概念、图案填充操作、编辑填充的图案
难点:
1、面域:创建面域、面域的布尔运算、面域的数据提取
2、图案填充:基本概念、图案填充操作、编辑填充的图案
要求:
了解:徒手线和修订云线
理解:
1、轨迹线与区域填充
2、面域:创建面域、面域的布尔运算、面域的数据提取
掌握:
1、直线类命令:直线段、射线、构造线
2、圆类命令:园、圆弧、圆环、椭与椭圆弧
3、平面图形命令:矩形、正多边形
4、点命令:点、等分点、测量点
5、多段线
6、样条曲线
7、多线:绘制多线、定义多线样式、编辑多线
第三章 基本绘图工具
重点:
1、图层设置:设置图层、图层的线型、颜色设置
2、精确定位:捕捉工具、栅格工具、正交模式
3、对象捕捉工具:对象捕捉的方法与模式、对象捕捉
4、对象追踪:自动追踪、临时追踪
5、动态输入
难点:
1、图层设置:设置图层、图层的线型、颜色设置
2、对象追踪:自动追踪、临时追踪
要求:
掌握:
1、图层设置:设置图层、图层的线型、颜色设置
2、精确定位:捕捉工具、栅格工具、正交模式
3、对象捕捉工具:对象捕捉的方法与模式、对象捕捉
4、对象追踪:自动追踪、临时追踪
5、动态输入
第四章 平面图形的编辑
1、选择对象:构造选择集、快速选择、构造对象组
2、复制命令:灵活利用剪切板、复制链接对象、选择性粘贴对象、粘贴为块、复制命令、镜像命令、偏移命令、阵列命令
3、改变位置类命令:移动命令、旋转命令、缩放命令
4、改变几何特性类命令:修剪命令、延伸命令、圆角命令、倒角命令、拉伸命令、拉长命令、打断命令、打断与点、分解命令、合并命令、钳夹功能
5、删除及回复类命令:删除命令、回复命令、清除命令
第五章 显示控制
重点:
1、图形的缩放:实时缩放、放大与缩小、动态缩放、缩放对象、快速缩放
2、平移:实时平移、定点平移和方向平移
3、鸟瞰视图:打开或关闭鸟瞰视图、用鸟瞰视图缩放视图、用鸟瞰视图平移或缩放
4、模型与布局:基本概念、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的转换、建立模型空间视口、显示命名视口、命名视图、建立浮动视口、布局操作、通过向导建立布局
难点:模型与布局:基本概念、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的转换、建立模型空间视口、显示命名视口、命名视图、建立浮动视口、布局操作、通过向导建立布局
要求:
了解:重画与重生成:图形的重画、图形的重生成
掌握:
1、图形的缩放:实时缩放、放大与缩小、动态缩放、缩放对象、快速缩放
2、平移:实时平移、定点平移和方向平移
3、鸟瞰视图:打开或关闭鸟瞰视图、用鸟瞰视图缩放视图、用鸟瞰视图平移或缩放
4、模型与布局:基本概念、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的转换、建立模型空间视口、显示命名视口、命名视图、建立浮动视口、布局操作、通过向导建立布局
第六章 文字与表格
重点:
1、文字样式:定义文字样式、设置当前文字样式
2、文字标注:单行文字标注、多行文字标注
3、编辑文本:用编辑命令编辑文本、用特性选项板编辑文本
4、表格:定义表格样式、创建表格、表格文字编辑
难点: 编辑文本:用编辑命令编辑文本、用特性选项板编辑文本
要求:
掌握:
1、文字样式:定义文字样式、设置当前文字样式
2、文字标注:单行文字标注、多行文字标注
3、编辑文本:用编辑命令编辑文本、用特性选项板编辑文本
4、表格:定义表格样式、创建表格、表格文字编辑
第七章 尺寸标注
重点:
1、标注规格与尺寸组成:尺寸标注的规格、尺寸标注组成
2、尺寸样式:新建或修改尺寸样式、直线符号与箭头、尺寸文本、调整、主单位、公差
3、尺寸标注:长度型尺寸标注、对齐标注、坐标尺寸标注、角度型尺寸标注、弧长标注、直径标注、折弯标注、圆心标记、基线标注、连续标注、快速尺寸标注
4、引线标注:利用LEADER命令进行引线标注、利用QLEADER命令进行引线标注
5、形位公差
6、编辑尺寸标注:利用DIMEDIT命令编辑尺寸标注、利用DIMTEDIT命令编辑尺寸标注、更新标注
难点:
1、引线标注:利用LEADER命令进行引线标注、利用QLEADER命令进行引线标注2、形位公差
3、编辑尺寸标注:利用DIMEDIT命令编辑尺寸标注、利用DIMTEDIT命令编辑尺寸标注、更新标注
要求:了解形位公差
掌握:
1、标注规格与尺寸组成:尺寸标注的规格、尺寸标注组成
2、尺寸样式:新建或修改尺寸样式、直线符号与箭头、尺寸文本、调整、主单位、公差
3、尺寸标注:长度型尺寸标注、对齐标注、坐标尺寸标注、角度型尺寸标注、弧长标注、直径标注、折弯标注、圆心标记、基线标注、连续标注、快速尺寸标注
4、引线标注:利用LEADER命令进行引线标注、利用QLEADER命令进行引线标注
5、编辑尺寸标注:利用DIMEDIT命令编辑尺寸标注、利用DIMTEDIT命令编辑尺寸标注、更新标注
第八章 图块与外部参照
重点:
1、图块操作:定义图块、图块的存盘、图块的插入、以矩形阵列的形式插入图块、动态块
2、图块的属性:定义图块属性、修改属性的定义、图块属性编辑、提取属性数据
3、外部参照:外部参照附着、外部参照剪裁、外部参照的绑定、外部参照管理、在单独的窗口中打开外部参照、参照编辑
难点:
1、图块的属性:定义图块属性、修改属性的定义、图块属性编辑、提取属性数据
2、外部参照:外部参照附着、外部参照剪裁、外部参照的绑定、外部参照管理、在单独的窗口中打开外部参照、参照编辑
要求:
掌握:
1、图块操作:定义图块、图块的存盘、图块的插入、以矩形阵列的形式插入图块、动态块
2、图块的属性:定义图块属性、修改属性的定义、图块属性编辑、提取属性数据
3、外部参照:外部参照附着、外部参照剪裁、外部参照的绑定、外部参照管理、在单独的窗口中打开外部参照、参照编辑
第九章 图形设计辅助工具
重点:
1、设计中心:启动设计中心、显示图形信息、查找内容、插入图块、附着外部参照与光栅图像、图形复制
2、工具选项板:打开工具选项板、工具选项板的显示控制、新建工具选项板、向工具选项板中添加内容
3、CAD标准:创建CAD标准文件、关联标准文件、使用CAD标准检查图形
4、图纸集:创建图纸集、打开图纸集管理器并放置布局
难点:
1、CAD标准:创建CAD标准文件、关联标准文件、使用CAD标准检查图形
2、图纸集:创建图纸集、打开图纸集管理器并放置布局
要求:
掌握:
1、设计中心:启动设计中心、显示图形信息、查找内容、插入图块、附着外部参照与光栅图像、图形复制
2、工具选项板:打开工具选项板、工具选项板的显示控制、新建工具选项板、向工具选项板中添加内容
3、CAD标准:创建CAD标准文件、关联标准文件、使用CAD标准检查图形
4、图纸集:创建图纸集、打开图纸集管理器并放置布局
第十二章CAD的internet功能
重点:Web浏览器的启动及操作
难点:电子传递与图形发布
要求:
理解:
1、电子传递与图形发布
2、电子出图
3、电子传递与图形发布
掌握:Web浏览器的启动及操作
第十三章
重点:
1、超级链接
2、输入输出其他格式的文件
3、打印
难点:超级链接
要求:
掌握:
1、超级链接
2、输入输出其他格式的文件
3、打印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表1:课堂教学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 内容
| 课时
|
1
| CAD入门
| 2
|
2
| 绘制平面图形
| 2
|
3
| 基本绘图工具
| 4
|
4
| 平面图形编辑
| 3
|
5
| 显示控制
| 2
|
6
| 文字与表格
| 2
|
7
| 尺寸标注
| 2
|
8
| 图块与外部参照
| 1
|
9
| 图形设计辅助工具
| 1
|
10
| CAD的internet功能
| 0.5
|
11
| 数据交换与图形输出
| 0.5
|
合 计
| 20
|
表2:上机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 基本内容
| 学时
|
1
| 设置绘图环境、熟悉操作界面、管理图形文件、输入数据
| 1
|
2
| 利用平面绘图命令绘制给定图形
| 4
|
3
| 利用基本的绘图工具设置图层并绘制给定图形
| 4
|
4
| 利用修改工具绘制给定图形
| 4
|
5
| 利用缩放工具和鸟瞰视图查看已有图形、利用向导建立布局
| 1
|
6
| 标注文字
| 2
|
7
| 给图形进行尺寸标注
| 2
|
8
| 标注标高尺寸、创建快、插入块、提取块属性
| 1
|
9
| 利用工具选项板绘制图形
| 1
|
10
| 通过CAD的网络功能进入CAD的共享资源网站、进行电子出图、和网上发布
| 1
|
11
| 输出不同文件格式打印图形
| 1
|
合 计
| 22
|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1、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1
内容:设置绘图环境、熟悉操作界面、管理图形文件、输入数据
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绘图环境的设置方法、熟悉操作界面、熟练掌握图形文件的管理、灵活熟练的掌握各种数据输入的方式。
上机实验2
内容:利用平面绘图命令绘制给定图形
要求:熟练掌握二维绘图命令。
上机实验3
内容:利用基本的绘图工具设置图层并绘制给定图形
要求:熟练掌握有关图层设置、并能灵活辅助绘图工具。
上机实验4
内容:利用修改工具绘制给定图形
要求:能灵活各种修改工具对图形进行修改。
上机实验5
内容:利用缩放工具和鸟瞰视图查看已有图形、利用向导建立布局
要求:熟练掌握各种图形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会利用向导建立布局、了解布局相关参数的设定。
上机实验6
内容:标注文字
要求:熟练掌握文字的标注。
上机实验7
内容:给图形进行尺寸标注
要求:熟练掌握各种尺寸标注方法。
上机实验8
内容:图块与外部参照
要求:熟练掌握图块的制作、图块的插入、图块属性的提取。
上机实验9
内容:利用工具选项板绘制图形
要求:能够灵活利用工具选项板
上机实验10
内容:通过CAD的网络功能进入CAD的共享资源网站、进行电子出图、和网上发布
要求:掌握CAD的网络功能
上机实验11
内容:输出不同文件格式打印图形
要求:掌握输出输入不同格式文件的方法、掌握打印设置的方法
2、成绩的组成:平时占30%,设计作业占70%。
3、考试的形式:设计作业作为成绩评定的最终依据。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CAD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有《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的知识,就可以绘制各种建筑图及施工图。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AutoCAD标准培训教程2008》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建筑CAD》 化学工业出版社
《建筑CAD基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建筑CAD基础
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CAD basis
课程代码:08013217
总学分:2
总学时:42 (其中:讲课学时 20 ;上机学时 22 ;)
开课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建筑系
教材:AutoCAD标准培训教程2008
参考书:《建筑CAD》化学工业出版社
《AutoCAD2008中文版标准教程》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课程负责人:高秀青
课程说明:
本课程之前建议先修《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等。软件工程发展很快,学习本课程关键是掌握绘图知识的基本。
课程内容简介:
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出品的通过计算机辅助绘图和设计软件包。自从1982年12月推出第一版七,二十多年,通过的升级与完善,AutoCAD已经成为最流行的CAD和绘图软件,广泛应用与建筑、电子、航天、造船、冶金、化工、地质、气象、纺织等诸多领域。
《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程制图与识图
英文名称:The construction charting and chart recognition
课程代码:08013203
总学分:3
总学时:48(其中:讲课学时 48 ;实验学时 0 )
开课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建筑系
教材:乐荷卿、陈美华主编,土木建筑制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
参考书:
[1]张小平主编,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
[2]薛永忠、王虹、高树峰主编,土木建筑制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
课程负责人:高树峰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工科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建筑工程类专业课提供必须的识图知识和画图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即建筑制图与识图基础部分和建筑制图与识图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本知识、投影基本原理、平面建筑形体的投影、曲面建筑形体的投影、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轴测投影、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内容。
课程编号:08013209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Survey)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总学时:56(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16学时)学分:4
制定单位:建筑系 执笔者:郝志峰 审核人:王枝胜 编写日期:2009年10月7日
一、课程定位、性质和任务
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研究如何为建筑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及维修等阶段提供数据资料,并以此配合指导施工。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测绘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测绘技能。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实训和综合实训,使学生逐步掌握建筑工程测量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掌握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放样技术,具有正确使用测绘资料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建筑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2、职业技能目标:
正确使用常规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进行普通测量工作;了解测量新仪器新技术;正确记录测量数据,正确计算放样时所需的测设数据;能进行小区域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 能独立组织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工作,并掌握地形图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能掌握施工控制网的测设,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测量方法。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
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重点:地面点位的确定。
难点:测量坐标系的建立。
要求:了解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理解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及三项基本要素,测量的实质及测量的基本工作程序。掌握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的概念。
第二章 水准测量
重点:水准仪操作、水准测量施测。
难点: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要求:了解水准仪构造及各部分名称、功能、作用;熟练操作仪器;掌握水准测量原理与方法;掌握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及成果整理;了解水准仪各轴线间的关系;了解水准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第三章 角度测量
重点:经纬仪操作,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难点:竖直角测量及计算。
要求:了解DJ6光学经纬仪构造;掌握水平角、竖直角观测原理;熟练掌握经纬仪的操作使用,测回法测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测角程序及记录计算;了解水平角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重点:钢尺量距的方法及成果整理。
难点:直线定向。
要求:掌握钢尺量距方法及成果整理;了解普通视距测量原理和光电测距原理;熟练掌握视距测量及光电测距方法及成果计算;掌握坐标方位角及象限角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重点:精度衡量标准。
难点:精度衡量标准。
要求: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分类及衡量标准。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重点:图根导线的测设与计算。
难点: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要求:了解国家及城市控制网;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图根导线的布设形式,技术要求;熟练掌握导线测量的内、外业方法;掌握三角高程测量原理,用途及计算公式。
第七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应用
重点:地形图识读及应用
难点:地形图的应用
要求: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明确常用的地物符号及注记;掌握地形图的正确识读,并能正确地从图上取得工程规划中所需要的地形资料和有关数据并在图上解决有关工程问题。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重点:等高线原理;地性线及地形特征点;碎部测量。
难点:等高线的特性及其应用;地貌特征点、地貌地性线的识别和应用;碎部点的选择。
要求:了解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掌握经纬仪测图原理及方法;掌握地物、地貌的描绘;了解地形图拼接、整饰、检查、验收及数字测图等工作。
第九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重点:水平距离、水平角、高程的放样;平面点位的测设;坡度线的测设。
难点:水平距离、水平角、高程的放样
要求:掌握点位测设基本方法。
第十章 施工测量
重点:点位的测设、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难点:施工控制测量,工业厂房施工测量。
要求:掌握角度、距离、高程的测设方法及点的平面位置放样的方法;了解建筑基线和方格网的布置;掌握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掌握建筑物定位和放线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各项测量技术和方法;了解厂房施工及安装测量技术、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法。
第十一章 测绘新技术应用
重点:全站仪的使用。
难点:GPS测量原理。
要求:了解测量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1.1测量学简介;
1.2测量坐标系与地面点位的确定;
1.3地球曲率对测量工作的影响;
1.4测量工作概述。
第二章 水准测量
2.1水准测量的原理;
2.2 DS3水准仪与水准尺的使用;
2.3水准测量的外业与内业;
2.4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5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2.6自动安平水准仪及其他水准仪简介。
第三章 角度测量
3.1角度测量原理;
3.2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3.3水平角测量与竖直角测量;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4.1钢尺量距;
4.2视距测量;
4.3电磁波测距;
4.4直线定向。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1测量误差概述;
5.2衡量精度的标准;
5.3等精度观测的算术平均值及其精度评定。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6.1控制测量概述;
6.2导线及其布设形式;
6.3导线测量的外业与内业;
6.4三角高程测量。
第七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应用
7.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7.2地物符号、地貌符号;
7.3地形图的识读;
7.4地形图的应用。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8.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8.2碎部测量的方法;
8.3数字测图概述。
第九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9.1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9.2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9.3已知坡度线的测设。
第十章 施工测量
10.1建筑场地上的施工控制测量;
10.2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10.3工业厂房施工测量与厂房构件安装测量;
10.4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
10.5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10.6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第十一章 测绘新技术应用
11.1全站仪的原理及使用;
11.2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简介。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6学时,具体的课时分配见下表。
序号
| 课 程 内 容
| 课 时 分 配
|
小计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实验
| 练习
|
1
| 第一章 绪论
1.1测量学简介;
1.2测量坐标系与地面点位的确定;
1.3地球曲率对测量工作的影响;
1.4测量工作概述。
| 2
| 2
| 0
|
|
2
| 第二章 水准测量
2.1水准测量的原理;
2.2 DS3水准仪与水准尺的使用;
2.3水准测量的外业与内业;
2.4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5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2.6自动安平水准仪及其他水准仪简介。
| 10
| 6
| 4
|
|
3
| 第三章 角度测量
3.1角度测量原理;
3.2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3.3水平角测量与竖直角测量;
| 10
| 4
| 6
|
|
4
|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4.1钢尺量距;
4.2视距测量;
4.3电磁波测距;
4.4直线定向。
| 8
| 4
| 4
|
|
5
|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1测量误差概述;
5.2衡量精度的标准;
5.3等精度观测的算术平均值及其精度评定。
| 2
| 2
|
|
|
6
|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6.1控制测量概述;
6.2导线及其布设形式;
6.3导线测量的外业与内业;
6.4三角高程测量。
| 6
| 6
|
|
|
7
| 第七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应用
7.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7.2地物符号、地貌符号;
7.3地形图的识读;
7.4地形图的应用。
| 4
| 4
|
|
|
8
|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8.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8.2碎部测量的方法。
| 2
| 2
|
|
|
9
| 第九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9.1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9.2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9.3已知坡度线的测设。
| 2
| 2
|
|
|
10
| 第十章 施工测量
10.1建筑场地上的施工控制测量;
10.2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10.3工业厂房施工测量与厂房构件安装测量;
10.4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
10.5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10.6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 6
| 6
|
|
|
11
| 第十一章 测绘新技术应用
11.1全站仪的原理及使用;
11.2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简介。
| 4
| 2
| 2
|
|
12
| 总计
| 56
| 40
| 16
|
|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后习题及实验的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1、实验环节
实验内容包括:水准仪的认识及读数、闭合水准测量、经纬仪的认识、测回法测量水平角、测量竖直角、钢尺量距、普通视距测量及全站仪演示。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基本测量仪器的名称、构造及作用;会操作常用测量测量仪器;掌握高差、角度和距离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与检核方法;实验结束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含成果、计算表)
通过亲手操作与观测成果的记录、计算及数据处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业布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作业的完成,检验学习情况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更好地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效果。各章习题量中等。
3、考核环节
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进行考核,成绩由考试(70%)与平时成绩(30%)组成。考核分两部分:理论考试和平时成绩。其中,理论考试闭卷进行;平时成绩由考勤、平时作业和测量实验组成。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宜学过《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等课程。学完本课程,能为《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等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汪荣林,罗琳主编,建筑工程测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1]邓洪亮主编,土木工程测量学(上、下),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高井祥主编,测量学,中国矿大出版社,2004年。
[3]李生平主编,建筑工程测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工程测量》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Survey
课程代码:08013209
总学分:4
总学时:56 (其中:讲课学时 40 ;实验学时 16 ;)
开课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建筑系
教材:汪荣林,罗琳主编,建筑工程测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
[1]邓洪亮主编,土木工程测量学(上、下),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2]高井祥主编,测量学,中国矿大出版社,2004年。
[3]李生平主编,建筑工程测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课程负责人:郝志峰
课程说明:
本课程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最先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程 ,具有突出实践操作性、强调动手能力的特点。该课程作为《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建议先修《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等课程。
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内容方面主要分为三大块:基础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建筑施工测量。结合建筑工程中测量应用实际,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以建筑施工放线测量和地形图测绘两大最终技能方向为中心组织教学。主要内容有:测量学基本概念、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导线测量、地形图知识及建筑施工测量,全站仪的认识等。通过实验实习等实践动手操作环节的教学,从理论学习到测量操作,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
课程编号:08013207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
(Housing architecture)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总学时:54(其中理论38学时,实践16学时)学分:3
制定单位:建筑系 执笔者:高秀青 审核人:王枝胜 编写日期:2009年10月7日
一、课程定位、性质和任务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主要目的是综合研究建筑功能、物质技术、建筑艺术,综合地运用建筑结构、施工、材料、设备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成就,建造适合人们生产与生活需要的建筑物。它主要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构造原理和构造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
房屋建筑学的任务:一是使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了解房屋各组成部分的要求,弄清各不同构造的理论基础。二是能够根据房屋的使用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技术条件,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构造设计,绘制施工图和熟练地识读施工图,三是掌握一般房屋建筑设计原理,具有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二、课程基本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一般性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的构造设计方法, 能根据建筑的功能、结构受力情况、建筑艺术、经济等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构造设计。
2.职业技能目标
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参观实习和识图训练活动,熟练识读建筑施工图;通过完成特定的建筑构造设计任务,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建筑中的构造问题。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具有树立严谨务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的初步意识。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建筑工程技术的相关基本知识,培养一定的专业素质;
掌握:建筑的构造组成及各构造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准确定位;
熟练掌握:建筑构造的方法及其原理;
学会应用: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具有按照国家制图标准进行正确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思维能力, 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第一章 绪论
重点:
1、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建筑的含义、建筑构成要素。
2、建筑物的分类和等级划分:建筑物分类、建筑物等级划分。
3、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4、建筑名词释义及定位轴线:名词释义(开间、进深、层高、净高、标高、建筑物长度及宽度、建筑物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造价等)定位轴线的含义、作用、如何确定民用建筑的定位轴线。
难点:
1、建筑的含义及构成要素:建筑的含义、建筑构成要素。
2、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3、建筑名词释义及定位轴线:名词释义(开间、进深、层高、净高、标高、建筑物长度及宽度、建筑物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造价等)定位轴线的含义、作用、如何确定民用建筑的定位轴线。
要求:
了解:建筑发展简史:中外建筑发展概况。
理解:
1、建筑含义。
2、建筑物的分类和等级划分:建筑物分类、建筑物等级划分。
掌握:
1、建筑构成要素。
2、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3、建筑名词释义及定位轴线:名词释义(开间、进深、层高、净高、标高、建筑物长度及宽度、建筑物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造价等)定位轴线的含义、作用、如何确定民用建筑的定位轴线。
第二章 建筑构造与设计概述
重点:
1、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及其作用。
2、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及其设计原则。
3、建筑设计依据。
难点:
1、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及其作用。
2、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及其设计原则。
3、建筑设计依据。
要求:
了解:建筑设计内容、建筑设计程序。
理解: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及其作用。
掌握:
1、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及其设计原则。
2、建筑设计的依据。
第三章 基础和地下室
重点:
1、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地基与基础的作用、地基的分类。
2、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影响因素:埋深概念,影响埋深的因素。
3、基础的类型:基础的分类方式,不同分类方式基础的类型。
4、地下室的构造:地下室的构造组成及分类、地下室防潮、地下室防潮、防水。
难点:
1、基础的类型:基础的分类方式,不同分类方式基础的类型。
2、地下室的构造:地下室的构造组成及分类、地下室防潮、地下室防潮、防水。
要求:
了解: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地基与基础的作用、地基的分类。
理解: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影响因素:埋深概念,影响埋深的因素。
掌握:
1、基础的类型:基础的分类方式,不同分类方式基础的类型。
2、地下室的构造:地下室的构造组成及分类、地下室防潮、地下室防潮、防水。
第四章 墙体
重点:
1、砖墙构造:砖墙材料、组砌方式及遵循原则,砖墙厚与局部尺寸;墙体细部构造;空斗墙构造。
2、隔墙构造:砌筑隔墙、立筋隔墙、板材隔墙。
难点:建筑热工知识。
要求:
了解: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墙体类型、墙体的设计要求。
理解:墙面装修:装修作用、内外墙面装修构造。
掌握:
1、砖墙构造:砖墙材料、组砌方式及遵循原则,砖墙厚与局部尺寸;墙体细部构造;空斗墙构造。
2、隔墙构造:砌筑隔墙、立筋隔墙、板材隔墙。
第五章 楼板层与地面
重点:
1、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楼板层细部构造。
2、地坪层与地面构造:地坪层构造和类型、地面设计要求、常用地面构造、地面细部构造。
3、阳台与雨逢构造:阳台的设计要求、结构布置方式及细部构造,雨逢的结构布置方式。
难点:
1、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楼板层细部构造。
2、地坪层与地面构造:地坪层构造和类型、地面设计要求、常用地面构造、地面细部构造。
要求:
了解:
1、楼板层的设计要求、楼板层的基本组成和类型。
2、地面的设计要求、地坪类型。
3、阳台的设计要求。
理解:楼层与墙的搭接关系
掌握:
1、现浇钢筋砼楼板、预制钢筋砼楼板装配整体式钢筋、楼板层细部构造。
2、阳台雨蓬结构布置方式及细部构造。
3、地坪细部构造。
第六章 楼梯及垂直交通设施
重点:
1、楼梯的组成与尺度:楼梯的平面组成与尺度,楼梯的剖面设计、平面设计。
2、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楼梯。
3、楼梯的细部构造:踏步的面层处理,栏杆、扶手和楼梯段等的连接构造。
难点:
1、楼梯的组成与尺度:楼梯的平面组成与尺度,楼梯的剖面设计、平面设计。
2、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楼梯。
3、楼梯的细部构造:踏步的面层处理,栏杆、扶手和楼梯段等的连接构造。
要求:
了解:
1、楼梯的类型。
2、室外台阶与坡道:材料及构造。
3、电梯及自动扶梯:电梯的类型及组成,设计要求,电梯的细部构造处理。
掌握:
1、楼梯的组成与尺度:楼梯的平面组成与尺度,楼梯的剖面设计、平面设计。
2、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楼梯。
3、楼梯的细部构造:踏步的面层处理,栏杆、扶手和楼梯段等的连接构造。
第七章 屋顶
重点:
1、屋顶排水设计:屋顶坡度选择;屋顶排水方式;屋顶排水组织设计。
2、平屋顶构造:刚性防水屋面;柔性防水屋面;涂料防水屋面;粉剂防水屋面;平屋顶的保温与隔热。
难点: 坡屋顶构造:坡屋顶的承重结构;坡屋顶屋面做法;坡屋顶细部构造;坡屋顶的保温与隔热。
要求:
了解:屋顶的组成、类型与设计要求。
理解:坡屋顶承重结构坡屋顶细部构造、坡屋顶保温与隔热。
掌握:
1、屋顶排水设计:屋顶坡度选择;屋顶排水方式;屋顶排水组织设计。
2、平屋顶构造:刚性防水屋面;柔性防水屋面;涂料防水屋面;粉剂防水屋面;平屋顶的保温与隔热。
第八章 门和窗
重点:
1、木窗的构造:木窗的组成与尺度;平开木窗的构造;悬窗构造;窗框与墙体的连接;木窗的附件;窗的遮阳措施。
2、木门的构造:门的数量与尺寸确定;木门构造;门与墙体的连接。
3、钢门窗构造:钢门窗的特点、类型、窗料;钢门窗的组合与连接。
难点:
1、木门构造、门与墙体的链接。
2、钢门窗的组合与链接。
要求:
了解:
1、门窗的作用,开启方式及构造设计要求。
2、木窗的组成与尺度;平开木窗的构造;悬窗构造;窗框与墙体的连接;木窗的附件;窗的遮阳措施。
3、门的数量与尺寸确定;木门构造;门与墙体的连接。
4、钢门窗构造:钢门窗的特点、类型、窗料;钢门窗的组合与连接。
第九章 民用建筑设计
重点:
1、建筑平面空间设计、主要房间设计(房间大小、形状、尺寸);辅助房间设计;交通联系空间的平面设计。
2、建筑平面空间组合设计及结构造型:功能分析;空间组合形式;结构造型;设备管线;基地条件对建筑平面的影响。
3、建筑剖面与空间设计:房间的剖面形状、净高与层高;建筑物局部高度的确定;建筑层数及剖面空间组合;建筑空间的利用。
4、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建筑造型的艺术特征;建筑构图的规律;建筑体型设计;建筑立面设计及细部处理。
难点:
1、场地条件分析、场地总体布置。
2、功能分析、基地条件对建筑平面的影响。
要求:
理解:建筑总平面设计:场地条件分析;场地总体面布局,场地布置。
掌握:
1、建筑平面空间设计、主要房间设计(房间大小、形状、尺寸);辅助房间设计;交通联系空间的平面设计。
2、建筑平面空间组合设计及结构造型:功能分析;空间组合形式;结构造型;设备管线;基地条件对建筑平面的影响。
3、建筑剖面与空间设计:房间的剖面形状、净高与层高;建筑物局部高度的确定;建筑层数及剖面空间组合;建筑空间的利用。
4、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建筑造型的艺术特征;建筑构图的规律;建筑体型设计;建筑立面设计及细部处理。
第十章 建筑防火的可能性
重点:
1、防火、防烟分区:防火分区的重要意义;一般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的原则。
2、安全疏散: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疏散门的构造要求;消防电楼。
难点:
1、防火、防烟分区:防火分区的重要意义;一般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的原则。
2、安全疏散: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疏散门的构造要求;消防电楼。
要求:
了解:
1、建筑失火的可能性。
2、火灾的发展和蔓延。
掌握:
1、防火、防烟分区:防火分区的重要意义;一般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的原则。
2、安全疏散: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疏散门的构造要求;消防电楼。
第十一章 工业建筑设计
重点:
1、单层厂房平面图设计:平面设计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单层厂房平面形式及特点;柱网的选择;厂房通道及有害的工段的布置;生活间的组成、布置。
2、单层厂房剖面设计:厂房高度的确定;天然采光的要求、方式及布置;自然通风;屋面排水方式及其他问题。
3、单层厂房定位轴线的划分:横向定位轴线的设置;纵向定位轴线的设置。
4、单层厂房立面设计及内部空间处理:立面设计,内部空间处理。
难点:单层厂房定位轴线的划分:横向定位轴线的设置;纵向定位轴线的设置。
要求:
了解:
1、工业建筑的基本概念:工业建筑的类型、特点;单层厂房起重运输设备;单层厂房的结构组成;单层厂房的结构类型和选择。
2、工厂总平面图设计:设计要求;影响总平面布置的因素。
掌握:
1、单层厂房平面图设计:平面设计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单层厂房平面形式及特点;柱网的选择;厂房通道及有害的工段的布置;生活间的组成、布置。
2、单层厂房剖面设计:厂房高度的确定;天然采光的要求、方式及布置;自然通风;屋面排水方式及其他问题。
3、单层厂房定位轴线的划分:横向定位轴线的设置;纵向定位轴线的设置。
4、单层厂房立面设计及内部空间处理:立面设计,内部空间处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表1课堂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 讲授内容
| 课程作业(必做)
| 教学时数
| 机动
|
1
| 第一章:绪论
|
| 2
|
|
2
| 第二章:建筑构造与设计概论
|
| 2
|
|
3
| 第三章;基础和地下室外
|
| 2
|
|
4
| 第四章:墙体
| 墙身大样设计
| 6
|
|
5
| 第五章:楼板层与地面
| 楼板布置及节点详图
| 4
|
|
6
| 第六章:楼梯
| 楼梯详图设计
| 4
|
|
7
| 第七章:屋顶
| 层顶有组织排水平面设计及檐口大样
| 4
|
|
8
| 第八章:门窗
|
| 2
|
|
9
| 第九章:民用建筑设计原理
| 大量性多层民用建筑平、立、剖设计
| 6
|
|
10
| 第十章: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
|
| 2
|
|
11
| 第十一章:工业建筑设计原理
| 单层厂房及定位轴线布置
| 2
|
|
12
| 第十二章:单层厂房设计
|
| 2
|
|
合 计
| 38
|
表2课外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序号
| 内容
| 方式
| 教学时数
| 机动
|
1
| 墙身大样设计
| 针对学生作图问题课堂交流讨论
| 2
|
|
2
| 楼板布置及节点详图
| 针对学生作图问题课堂交流讨论
| 2
|
|
3
| 楼梯详图设计
| 针对学生作图问题课堂交流讨论
| 2
|
|
4
| 层顶有组织排水平面设计及檐口大样
| 针对学生作图问题课堂交流讨论
| 2
|
|
5
| 大量性多层民用建筑平、立、剖设计
| 参观各类民用建筑
| 6
|
|
6
| 单层厂房及定位轴线布置
| 参观厂房结构
| 2
|
|
合 计
| 16
|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1、作业
作业1:墙身大样设计
要求:根据条件沿外墙纵剖,从楼板以下至基础以上,绘制墙身剖面图,要表示清楚窗过梁与窗、窗台、勒脚及其防潮处理、明沟或散水。
目的:通过绘制墙体大样图,使学生熟练掌握墙体细部构造,并能够识读建筑图中墙体构造详图,也可以完成墙体细部构造设计。
作业2:楼板布置及节点详图
要求:根据条件绘制楼板布置图,图中明确反应板的布置方式,并做出节点构造详图。
目的:通过楼板布置及节点详图的绘制,使学生明确板的布置方式,并熟练掌握板的节点的细部构造,能识读并设计节点细部构造。
作业3:楼梯详图设计
要求:根据已知条件设计楼梯梯段宽度、长度、踏步数及其高宽尺寸,确定休息平台宽度、经济合理的选择结构支撑方式、设计栏杆形式及尺寸。
目的:通过楼梯详图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楼梯设计的基本步骤,并能独立完成楼梯设计任务。
作业4:层顶有组织排水平面设计及檐口大样
要求:根据设计条件,绘制屋顶平面图及屋顶节能构造详图重点包括檐口构造、泛水构造、雨水口构造、刚性防水屋面构造。
目的:通过层顶有组织排水平面设计及檐口大样,使学生熟练掌握屋面排水设计及屋面细部构造措施。
2、课外教学
(1)组织课堂交流讨论
要求:在组织课堂讨论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讨论的课题,在讨论之前要有所准备。
目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明确了作图中的问题,并通过准备过程,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2)参观
要求:参观前要让学生明确参观的目的,且是在理论知识有一定基础上进行。
目的:参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理论知识消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会产生新认识。
3、成绩评定
(1)成绩组成:平时占75%,作业占26%
(2)考试形式:闭卷考试与设计作业并存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程是建筑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他专业课程多少都有一定的联系。学习本课程应具备工程测量、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和建筑力学的知识,为了避免与后续课重复或遗漏。为此,涉及到“钢筋混凝土及砖石结构”本课程只介绍承重结构设计原理;涉及到“建筑施工”本课程只阐述建筑构造处理,而不作施工方法的研究;涉及到“土力学和地基基础”方面,本课程只介绍一般基础的形式和特点,重点为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构造。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王枝胜主编,房屋建筑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教材:《房屋建筑学》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七、其它说明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培养学生创造性及形象思维。
《房屋建筑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
英文名称:Housing architecture
课程代码:08013207
总学分:3
总学时:54 (其中:讲课学时 38 ;实验学时 16 ;)
开课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建筑系
教材:王枝胜主编,房屋建筑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房屋建筑学》、建筑图集等。
课程负责人:高秀青
课程说明:
房屋建筑学是房屋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承上启下的应用型课程。是在学习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同时也为后续开设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
房屋建筑学是研究房屋个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构造方法及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原理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课程,是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课程。
课程编号:08013201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
(Building Materials And Test)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总学时:60(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20学时)学分:4
制定单位:建筑系 执笔者:陈恩清 审核人:王枝胜 编写日期:2009年9月20日
一、课程定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不仅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又是一门独立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本课程的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应用方法及试验检验技能,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用途、储运及保管等方面的知识,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做到经济合理地选择和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建筑材料及制品的品种、规格、性能、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职业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图中所使用的各种建筑或装饰材料,为准确地确定材料价格和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奠定基础。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在教学中灌输、培养学生科学、缜密、严谨的思想作风和积极主动认知事物的热情。
教学基本要求
1.绪论
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标准。
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及分类;了解建筑材料的产品标准,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与要求;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的地位,我国建筑材料及建材工业的发展状况。
2.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重点:材料的强度等力学性质。
难点:孔隙率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掌握内容:
(1)材料的基本的物理性质:与质量有关的性质(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孔隙率);与水有关的性质(抗渗性、抗冻性);
(2)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材料的强度与比强度;材料的弹性与塑性;材料的脆性与韧性;材料的硬度与耐磨性;
(3)材料的耐久性。
理解内容:填充率、空隙率、亲水性、憎水性、吸水性、吸湿性与热有关的性质。
3.天然石材
了解内容:
岩石分类;建筑中常用的天然岩石;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质;石材的品种与应用。
4.气硬性胶凝材料
熟练掌握内容:
(1)胶凝材料的概念与分类;
(2)熟化与硬化的原理、技术性质与应用;
(3)石膏的原料与生产、凝结与硬化的原理,技术性质与应用;
(4)水玻璃的组成,应用。
掌握内容:石膏、石灰、水玻璃的储存与保管。
理解内容:
(1)镁质胶凝材料;
(2)石灰的原料与生产;
(3)水玻璃的硬化原理。
5.水泥
重点:硅酸盐水泥等几种通用水泥的性能特点、检测方法及选用原则。
难点:对硅酸盐水泥技术要求的理解。
熟练掌握内容: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原料、生产工艺及熟料的矿物组成,凝结与硬化原理;主要技术性质,适用范围,验收与保管。
掌握内容:水泥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理解内容:高铝水泥的矿物组成、水化与硬化,技术性质特性与应用。
了解内容:
(1)水泥石的腐蚀原因及防止措施;
(2)特性水泥及专用水泥(快硬水泥、双快水泥、抗硫酸盐水泥、膨胀水泥、自应力水泥、白水泥、道路水泥、砌筑水泥等)的性质及应用;
6.混凝土
重点:混凝土的和易性,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变形性质和耐久性。
难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熟练掌握内容:
(1)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各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与质量要求;
(2)混凝土拦合物的和易性:和易性的概念,和易性的评定,影响和易性的主要因素;
(3)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强度等级,轴心抗压强度,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4)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混凝土的碳化、碱—骨料反应、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5)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参数,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6)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及分类,常用外加剂的技术经济效果及适用范围。
掌握内容:
(1)混凝土的定义及分类;
(2)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混凝土质量波动规律,质量检验,混凝土强度的合格评定;
(3)砌筑砂浆: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砌筑砌浆的技术性质,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理解内容:
(1)混凝土的变形性能: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2)抗拉强度;
(3)常用外加剂的名称及化学成分。
了解内容:
(1)轻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的组成材料,轻骨料的分类与技术性质,轻骨料混凝土的分类,轻骨料混凝土的技术性质;
(2)抹面砂浆,装饰砂浆;
(3)多孔混凝土、大孔混凝土;
(4)其它混凝土:防水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纤维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
7.墙体与屋面材料
重点:墙体材料的应用
熟练掌握内容:
砌墙砖: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的技术性能及应用。
掌握内容:
墙用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砌块、混凝土砌块的技术性能及应用。
了解内容:
(1)墙用板料:水泥类墙用板材、石膏类墙用板材、植物类纤维板材、复合墙板的性能与应用。
(2)屋面材料:屋面瓦材、屋面用轻型板材的性能与应用。
8.建筑钢材
重点: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
难点:组成结构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熟练掌握内容:
(1)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力学性能、工艺性能、钢材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2)建筑钢材的标准与选用:钢结构用钢材、钢筋混凝土用钢材。
了解内容:
(1)钢的冶炼、加工与分类;
(2)钢材的锈蚀及防止。
9.木材
重点: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及其对土木工程应用的影响。
难点:木材的湿胀干缩性与防腐。
了解内容:
(1)木材的主要技术性质(密度与表观密度、含水率、湿胀干缩性、强度);
(2)木材的腐蚀与防护,木材防火,木材和种类与规格,木材的综合利用,木质地板。
10.建筑塑料与涂料
重点:各种主要建筑塑料制品的应用和有机涂料的选择应用
掌握内容:
(1)塑料性质与应用;
(2)建筑涂料、胶粘剂的组成、分类、应用。
了解内容:
塑料的组成、分类;建筑涂料、胶粘剂的组成、分类、应用。
11.防水材料
重点:沥青材料的基本组成、工程性质及测定方法。
难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熟练掌握内容:
(1)沥青:沥青的分类、石油沥青的组分与结构、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石油沥青的分类标准与应用;
(1)SBS防水卷材、沥青类防水涂料。
熟悉内容:煤沥青和改性沥青,石油沥青与煤沥青的鉴别。
了解内容:
(1)建筑密封材料的分类、技术性质与应用;
(2)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
13.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
重点:常用的建筑绝热材料和隔声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掌握内容:常用的绝热材料、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
理解内容:绝热材料的基本性能和使用功能,材料的吸声性能和隔声性能。
14.建筑装饰材料
理解内容:
(1)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要求与功能;
(2)建筑墙用砖的技术性能及应用;
(3)建筑玻璃:普通平板玻璃的分类、规格、等级、质量要求与应用,其它平板玻璃的性能主应用,安全玻璃、绝热玻璃及其它玻璃的性能及应用。
了解内容:
建筑装饰用板材的技术性能与应用,卷材类装饰材料及装饰涂料的性能及应用。
三、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章 节
| 基 本 内 容
| 小计
| 上课
| 实验
| 备注
|
1 绪 论
| 建筑材料的涵义、地位及标准
| 1
| 1
|
|
|
2 基 本 性 质
| 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耐久性
| 2
| 2
|
|
|
3 石 材
| 石材常识及选用
| 0.5
| 0.5
|
| 讨论
|
4 气硬性胶凝材料
| 石灰、石膏及水玻璃
| 2
| 2
|
|
|
5
水
泥
| 1.硅酸盐水泥
| 1~2概述及生产
| 14.5
| 1
|
|
|
3~4凝结硬化及结构
| 2
| 2
|
|
5~6性质、腐蚀、储存、应用
| 2
|
|
|
2.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 1~2概念、性质
| 2
| 2
|
|
3~4质量、选用
| 1
| 2
|
|
3.其它品种
水泥
| 1~6概念、性质、应用
| 0.5
|
|
|
6
混
凝
土
及
砂
浆
| 1.概述
| 1~2混凝土概述
| 28.5
| 1
|
|
|
2基本组成材料
| 1~4粗细骨料及水
| 3
| 4
|
|
3.和易性
| 1~3概念及影响因素
| 2
| 2
|
|
4.强度
| 1~6概念、公式及影响因素
| 2
| 3
|
|
5~6变形性耐久性
| 砼变形性能、耐久性
| 2
|
|
|
7.外加剂
| 1~9减水剂、早强剂等
| 2
|
|
|
9.配合比设计
| 1~3设计要求、资料及参数
| 3
|
|
|
4~5设计步骤、例题
|
|
|
质量、强度评定
| 质量控制、强度评定及其它砼
| 0.5
|
|
|
12.建筑砂浆
| 1~2砌筑砂浆、抹面砂浆
| 2
| 2
|
|
7 墙体及屋面材料
| 砌墙砖、砌块及板材
| 2
| 1
| 1
|
|
8 建 筑 钢 材
| 钢材种类、技术性质及标准
| 3
| 2
| 1
|
|
9 木 材
| 木材
| 0.5
| 0.5
|
| 讨论
|
10建筑塑料、涂料粘结剂
| 建筑塑料、涂料与粘结剂
| 1.5
| 1.5
|
|
|
11防 水 材 料
| 沥青、防水卷材及涂料
| 3
| 2
| 1
|
|
12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
| 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
| 0.5
| 0.5
|
|
|
13建 筑 装 饰 材 料
| 了解装饰材料
| 1
| 1
|
|
|
合 计
|
| 60
| 40
| 20
|
|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除课堂讲授以外,本教学环节还包括:实验、作业、考核等。
实验环节的基本要求(见实验大纲);
作业布置的题量见上表,通过做作业让学生加深理解、拓展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一般由平时学习和期末考核两个部分核定成绩;
1、成绩的组成: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60%。
2、考试的形式:闭卷。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先修课,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材料是基础,也是较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在掌握材料知识的前提下,《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等在其它课程的配合下都可以上。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1]谭平,吕娜主编,建筑材料,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2]魏鸿汗,卢经扬主编,建筑材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
[1]袁润章主编,胶凝材料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2]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3]李永盛,丁浩民主编,建筑装饰工程材料,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
[4]硅酸盐学会编,硅酸盐辞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七、其它说明
《建筑材料实验大纲》见下页。
课程编号:08013201
《建筑材料与检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Building Materials And Test)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总学时:20实验/实习周数: 学分:1
制定单位:建筑系 执笔者:陈恩清 审核人:王枝胜 编写日期:2009年9月20日
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建筑材料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筑材料试验是本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配合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学习建筑材料的重要方法。其目的和任务如下:
1.熟悉、验证、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2.了解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知识,会操作常用仪器设备;
3.掌握常用建筑材料检测试验方法。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内容
1.水泥试验
掌握内容:水泥细度、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水泥安定性、水泥胶砂强的测定。
2.混凝土用骨料试验
掌握内容:砂的筛分析试验;砂的堆积密度及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方法);砂含泥量试验;石子筛分析试验;碎石压碎指标测定;石子堆积密度及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法)。
3.普通混凝土试验
掌握内容: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普通混凝土拌合物试验室配合比的调整;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4.建筑砂浆试验
掌握内容:砂浆的稠度试验;砂浆分层度试验;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5.砌墙砖试验
掌握内容:尺寸偏差试验;外观质量检测试验;石灰爆裂试验;强度试验。
6.钢筋试验
掌握内容:拉伸试验;冷弯试验。
7.石油沥青
掌握内容:防水卷材试验
认识:沥青针入度试验;延伸度试验;沥青软化点试验。
三、课时分配及形式
1.课时分配见下表
序号
| 内 容
| 课时分配
|
1
| 水泥试验
| 水泥细度
| 6
|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
水泥凝结时间
|
水泥安定性
|
水泥胶砂强
|
2
| 混凝土骨料
试验
| 砂的筛分析试验
| 4
|
砂的堆积密度及表观密度试验
|
砂含泥量试验
|
石子筛分析试验
|
碎石压碎指标测定
|
石子堆积密度及表观密度试验
|
3
| 普通混凝土
试验
|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
| 5
|
普通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试验
|
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
4
| 建筑砂浆试验
| 2
|
5
| 砌墙砖试验
| 1
|
6
| 钢筋试验
| 1
|
7
| 沥青试验
| 1
|
| 合 计
| 20
|
2.实验形式及方法:实验形式及方法包括参观、演示、动手操作等。
四、考核方法
考核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按照课堂实验、现场考核和答辩综合评定出每个同学的成绩。具体方法如下:根据课堂实验内容给出平时成绩;每小组以抽签的形式确定考核的试验,试验指导教师现场一同观看试验的整个过程,试验完毕,针对试验内容,每位同学进行答辩,结合每位同学的答辩成绩和现场操作情况,按照4:4:3的比例定出最后的成绩。
评分标准
| 成绩
|
实验原理清楚、操作规范、准确
| 优(85-100)
|
实验原理清楚、操作基本规范
| 良(65-85)
|
实验原理基本清楚、操作基本规范
| 及格(60-65)
|
实验原理不清、操作不规范
| 不及格(60分以下)
|
五、主要参考书
[1]谭平,吕娜主编,建筑材料,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2]魏鸿汗,卢经扬主编,建筑材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3]袁润章主编,胶凝材料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4]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5]李永盛,丁浩民主编,建筑装饰工程材料,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
[6]硅酸盐学会编,硅酸盐辞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六、实验教学建议
实验课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实验前通过讲课使学生熟悉材料的各项技术性能和相关的质量标准,掌握实验条件、实验方法、设备性能等内容。另外要求学生必须在实验前写出预习实验报告。条件许可,实验前观看标准实验的演示录像,这样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与检测
英文名称:Building Materials And Test
课程代码:08013201
总学分:4
总学时:60 (其中:讲课学时 40 ;实验学时 20 ;上机学时 0 )
开课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建筑系
教材:
[1]谭平,吕娜主编,建筑材料,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2]魏鸿汗,卢经扬主编,建筑材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
[1]袁润章主编,胶凝材料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2]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3]李永盛,丁浩民主编,建筑装饰工程材料,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
[4]硅酸盐学会编,硅酸盐辞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课程负责人:陈恩清
课程说明:
《建筑材料》是建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材料是基础,也是较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在掌握材料知识的前提下,《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等在其它课程的配合下都可以上。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介绍了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应用方法及试验检验技能。通过学习,了解常用建筑材料基本结构、性能、用途、储运及保管等方面的知识,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做到经济合理地选择和合理使用建筑材。
课程编号:08013305
《建筑电工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ical an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适用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总学时:36(其中理论36学时)学分:2
制定单位:建筑系 执笔者:刘爱国 审核人:王枝胜 编写日期:2009年10月7日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建筑电工与设备》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能识读一般建筑的水、暖、电施工图,了解室内给排水、供暖、通风与空调、电气照明工程的主要设备性能、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施工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建筑房屋设备基础知识,为从事建筑行业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和热工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设备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对建筑的要求。
2、职业技能目标
具有识读建筑设备施工图的基本能力;具有建筑施工、管理及监理工作中与建筑设备工程协调配合的基本能力;具有查阅建筑设备布置、安装、验收的有关技术规范与要求或手册的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
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基本要求:认识学习课程的必要性,领会本课程中常遇到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二章 室内给水排水
重点:给水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室内排水系统的分类体制与组成。
难点:室内给水管道的估算方法;排水管道的水力估算方法。
基本要求:领会给排水系统组成;化粪池、检查井;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
第三章 供暖
重点:供暖系统的组成、分类、系统图式。
难点:热水采暖系统管路的简单估算。
基本要求:领会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常用形式及管道布置要点;了解散热设备类型。
第四章 交流电的基本知识
重点:提高功率因素的意义;三相四线制供电。
难点:相、线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第五章 电气照明
重点:照明技术的基本概念。
难点:灯具的配光曲线。
基本要求:了解照明线路的敷设方式及选择;熟悉照明的供电系统和配电系统。
第六章 建筑防雷和安全用电
重点: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难点:电气设备保护接地。
基本要求:了解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防雷等级划分和接地与安全用电。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本课程的任务、性质、内容。
第二章 室内给水排水
室内给出水系统的组成,室内水管道布置要求及要点;常用给水管材及连接;给水附件及设备;室内消防系统。室内排水系统的组成;室内排水管道布置要点;常用排水管材及连接;卫生器具;小区给排水系统组成;化粪池检查井;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
第三章 供暖
供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热水供暖系统;散热设备;供暖系统施工图。
第四章 交流电的基本知识
交流电的特征;单一参数的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系统。
第五章 电气照明
电气照明概述;常用光源与灯具;照明供电线路的布置与安装;电气照明施工图。
第六章 建筑防雷和安全用电
雷电的危害及建筑物防雷等级;防雷装置;电气设备的接地与接零保护;安全用电知识。
序号
| 授课内容
| 讲授学时
| 学时合计
|
1
| 一、绪论
| 1
| 1
|
2
| 二、室内给水排水
室内给出水系统的组成,室内水管道布置要求及要点;常用给水管材及连接;给水附件及设备;室内消防系统。室内排水系统的组成;室内排水管道布置要点;常用排水管材及连接;卫生器具;小区给排水系统组成;化粪池检查井;室内给水排水施工图。
| 10
| 10
|
3
| 三、供暖
供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热水供暖系统;散热设备;供暖系统施工图。
| 4
| 4
|
4
| 四、交流电的基本知识
交流电的特征;单一参数的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系统。
| 3
| 3
|
5
| 五、电气照明
电气照明概述;常用光源与灯具;照明供电线路的布置与安装;电气照明施工图。
| 8
| 8
|
6
| 六、建筑防雷和安全用电
雷电的危害及建筑物防雷等级;防雷装置;电气设备的接地与接零保护;安全用电知识。
| 10
| 10
|
合 计
| 36
| 36
|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1、作业环节:独立完成作业使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作业的内容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熟悉分析,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
2、考试环节: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平时作业占30%,闭卷考试占70%。考试的题目要全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中,难度适中,题量和难度的梯度应按教学要求的不同层次安排。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学等。
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等。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邵正荣,张郁,宋勇军主编,建筑设备,北理工大出版社,2009年。
[2]韦节廷主编,建筑设备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3]王继明主编,建筑设备,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
《建筑电工与设备》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建筑电工与设备
英文名称:Electrical an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课程代码:08013305
总学分:2
总学时:36 (其中: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 0 )
开课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建筑系
教材:邵正荣,张郁,宋勇军主编,建筑设备,北理工大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1]韦节廷主编,建筑设备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2]王继明主编,建筑设备,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
课程负责人:刘爱国
课程说明:
《建筑电工与设备》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识读一般建筑的水、暖、电施工图,了解室内给排水、供暖、通风与空调、电气照明工程的主要设备性能、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施工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建筑房屋设备基础知识,为从事建筑行业工作打下基础。先修课程:工程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学等。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等。
课程内容简介:
《建筑电工与设备》主要介绍室内给水排水、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交流电的基本知识、电气照明、建筑防雷和安全用电等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识读一般建筑的水、暖、电施工图,具备初步的建筑房屋设备基础知识和初步应用能力。
课程编号:08013204、08013205
《建筑力学(一)(二)》课程教学大纲
(Construction mechanics)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总学时:56(其中理论56学时,实验0学时) 学分:4
总学时:46(其中理论30学时,实验16学时) 学分:3
制定单位:建筑工程系执笔者:陈拖顺 审核人:王枝胜编写日期:2009年10月
一、课程定位、性质和任务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系统的建筑力学基本知识,对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必不可少的指导作用。它系统地解决了工程结构中构件设计的基本要求,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力的平衡关系,构件的承载能力及材料的力学性能,为保证结构(或构件)安全可靠及经济合理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二、课程基本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基本理论的讲授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讲授建筑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常用杆件及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结构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方法、结构位移的计算方法。
2、职业技能目标
具有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内力分析和绘制内力图的能力;具有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培养学生勤奋向上、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创新与创业的基本能力;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具有自学的能力;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基本要求
明确荷载类型及计算简图的定义;熟悉《建筑力学》的任务及常用的基本假设;掌握常用支座的类型及其反力的性质;明确及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及平面杆系的类型杆件的基本变形。
2、重点
建筑力学课程的任务及基本假设;平面结构支座的支座反力;杆系结构的类型及特点。
3、难点
计算简图的定义、作用及选取原则;平面结构支座的支座反力。
第二章 力、力矩、力偶
1、基本要求
掌握力、力矩、力偶的定义;重点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合力矩定理及力偶的性质;熟悉常用约束的约束能力及对应的约束反力;能够熟练的对一物系进行受力分析。
2、重点
力的基本性质;物系的受力分析;合力矩定理;力偶的定义及性质。
3、难点
物系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三章 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基本要求
熟悉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掌握力的平衡定理及平面一般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熟练应用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三种基本形式。
2、重点
力多边形法则及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力线平移定理;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的应用。
3、难点
主矢及主矩的概念;平衡方程的灵活运用。
第四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1、基本要求
明确应力、内力及单元体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轴力图的绘制方法;掌握拉(压)杆的变形特点及胡克定律;熟悉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极限应力、许用应力和拉(压)强度条件;了解应力集中及应变能的概念。
2、重点
内力、内力图、应力、单元体等概念;材料力学性能及虎克定律;强度条件及应用。
3、难点
应力、单元体的概念;强度条件及应用。
第五章 剪切与扭转
1、基本要求
了解剪切与挤压的概念,掌握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理解剪切虎克定律与剪应力互等定理;掌握传动轴的外力偶矩、内力、应力及强度计算。
2、重点
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圆轴在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3、难点
剪切与挤压面的确定;传动轴的外力偶矩的计算
第六章 梁的弯曲
1、基本要求
了解平面弯曲、梁的弯曲内力和应力的概念;熟练掌握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掌握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及正应力强度计算方法;掌握常见梁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计算和剪应力强度校核;了解梁的合理截面;理解梁弯曲时的位移(转角和挠度);介绍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掌握用叠加法计算梁的转角和挠度的方法及梁的刚度问题的计算;理解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的计算公式及应力圆的绘制;能应用强度理论进行平面应力状态的强度计算。
2、重点
纯弯曲梁横截面正应力分布规律及正应力计算公式;弯曲梁强度条件及其应用;梁的刚度条件及其应用;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3、难点
应力状态分析;危险截面及危险点的判别。求梁的变形的叠加法的应用。
第七章 组合变形
1、基本要求
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掌握偏心受压缩强度计算方法、截面核心的概念及其确定,理解斜弯曲和弯、扭组合强度分析的方法。
2、重点
叠加原理;组合变形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3、难点
组合变形条件下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危险点的确定。
第八章 压杆稳定
1、基本要求
了解压杆稳定性的概念,掌握细长压杆临界压力的欧拉公式,理解欧拉公式的使用范围、超过比例极限时压杆临界应力计算与临界应力总图,掌握压杆的稳定计算方法。
2、重点
临界力、临界应力、长度系数及临界应力总图的概念;压杆的稳定条件及应用。
3、难点
三类压杆的判别及其对应的稳定计算。
第九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1、基本要求
理解体系几何不变与几何可变的概念。了解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掌握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熟练掌握几个规则的具体运用,理解瞬变体系的几何构造特征。一般了解自由度的概念,了解几何构造与静定性的关系。
2、重点
掌握几何组成分析的基本概念。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应用。
3、难点
利用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分析体系的几何组成。
第十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1、基本要求
明确结构内力表示方法;熟练掌握内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掌握静定结构内力特征、分析方法及内力图的绘制方法;明确静定结构的基本特性。
2、重点
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计算方法及内力图的绘制;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方法。
3、难点
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计算及其内力图的绘制;静定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
第十一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1、基本要求
了解结构位移的概念及计算目的,熟悉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掌握平面杆件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明确单位荷载法的内容及原理;掌握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方法;重点掌握图乘法的适用条件、原理及计算步骤,了解静定结构由于温度改变和支座移动引起的位移计算原理及方法,明确线性变形体系的四个互等定理的内容。
2、重点
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图乘法;线性变形体系的互等定理
3、难点
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图乘法。
第十二章 力法
1、基本要求
熟悉超静定结构的概念和超静定次数的确定方法,熟悉力法的基本原理和力法典型方程的建立方法,能够熟练的运用力法计算超静定梁和超静定刚架,了解运用力法计算超静定桁架和超静定组合结构的特点,熟练掌握对称性的利用,了解温度变化或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特征,明确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原理及方法,能够对超静定结构最后内力图进行校核。
2、重点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力法原理和力法典型方程;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对称性的利用。
3、难点
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超静定结构最后内力图的校核。
第十三章 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
1、基本要求
熟悉位移法的基本概念,明确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数目的确定方法,掌握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能够熟练运用应用转角位移方程求解位移未知量;了解位移法的典型方程,熟悉用加约束的方法求解位移未知量,掌握对称性的利用。明确力矩分配法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能够熟练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刚架。
2、重点
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数目的确定;等界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应用结点和截面的平衡条件求解位移未知量;对称性的利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刚架。
3、难点
应用结点和截面的平衡条件求解位移未知量;对称性的利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刚架。
第十四章 影响线
1、基本要求
掌握用静力法绘制简支梁,外伸梁及多跨静定梁的反力和内力影响线的方法。掌握利用影响线求反力和内力的方法。
2、重点
影响线的概念;静力法作简支梁的影响线;
3、难点
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最不利荷载位置的确定;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1、绪论
1.1建筑力学的任务
1.2荷载的分类
1.3平面结构的支座及反力
1.4结构的计算简图
1.5杆系结构的分类
1.6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1.7杆件的几何特性与基本变形形式
第二章 力、力矩、力偶
2.1力的性质
2.2力矩
2.3力偶
第三章 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3.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3.2力的平移定理
3.3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
3.4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和应用
3.5平面平行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第四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4.1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内力、轴力图
4.2应力的概念
4.3拉(压)杆横截面及斜截面上的应力
4.4拉(压)杆内的应力单元体
4.5拉(压)杆的变形、虎克定律
4.6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4.7极限应力、许用应力和强度条件
第五章 剪切与扭转
5.1剪切与挤压的概念
5.2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5.3剪切虎克定律与剪应力互等定理
5.4圆轴扭转时的内力
5.5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5.6圆轴在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第六章 梁的弯曲
6.1平面弯曲
6.2梁的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6.3用方程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6.4用微分关系法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6.5用叠加法画弯矩图
6.6梁弯曲时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6.7梁的变形
6.8梁的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第七章 组合变形
7.1斜弯曲
7.2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7.3截面核心
第八章 压杆稳定
8.1工程中的稳定问题
8.2压杆的稳定平衡与不稳定平衡
8.3细长中心压杆的临界力
8.4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公式
8.5超过比例极限时压杆的临界应力及总图
第九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9.1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
9.2组成几何不便体系的基本规则
9.3体系组成分析的举例
9.4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
第十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10.1梁的内力
10.2绘制梁的内力图
10.3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
10.4多跨静定梁的内力
10.5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
10.6三铰拱的内力
10.7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
10.8静定组合结构的内力
10.9静定结构的基本特性
第十一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11.1计算结构位移的目的
11.2质点及质点系的可能位移原理
11.3变形体的虚功原理
11.4静定结构由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11.5用图乘法计算梁与刚架的位移
11.6线弹性体系的互等定理
第十二章 力法
12.1超静定结构概述
12.2力法的基本原理
12.3力法的基本结构和超静定次数
12.4力法的典型方程
12.5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及其内力图的校核
12.6对称性的利用
第十三章 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
13.1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13.2位移法的基本未知数和基本结构
13.3单跨超静定梁的形常数及载系数
13.4杆的转角位移方程及应用
13.5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及应用
13.6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13.7力矩分配法的应用
13.8对称性的应用
第十四章 影响线
14.1影响线的概念
14.2用静力法作简支梁的内力影响线
14.3影响线的应用
建筑力学(一)教学总时数为56学时,具体的课时分配见下表。
课 程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课堂教学
| 实验
|
第一章 绪论
| 4
|
|
第二章 力、力矩、力偶
| 4
|
|
第三章 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 8
|
|
第四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 6
|
|
第五章 剪切与扭转
| 4
|
|
第六章 梁的弯曲
| 10
|
|
第七章 组合变形
| 4
|
|
第八章 压杆稳定
| 4
|
|
第九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 4
|
|
第十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 8
|
|
学时总计
| 56
|
|
建筑力学(二)教学总时数为46学时,具体的课时分配见下表。
课 程 内 容
| 学 时 分 配
|
课堂教学
| 实验
|
第十一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 10
|
|
第十二章 力法
| 8
|
|
第十三章 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
| 10
|
|
第十四章 影响线
| 2
|
|
学时总计
| 30
| 16
|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讲授、课后习题及实验的方式进行.
1、作业布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以巩固和熟练所学知识。同时也可检验学习情况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以此来灵活调整课堂理论教学进度和侧重点,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各章习题量一般掌握在3—6个。
2、实验环节
实验内容包括:万能试验机的操作练习;低碳钢和铸铁的拉压试验;弯曲梁的应力测量等。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基本试验仪器的名称、构造原理及作用;掌握操作技能和实验步骤及方法,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和谐统一。实验结束后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内容见下表。
实验课时安排表
序号
| 实 验 名 称
| 实验简介
| 实验
学时
| 每组
人数
| 实验
类型
|
1
| 低碳钢铸铁的拉伸实验
| 本实验为材料力学性能实验,铸铁材料的抗拉强度指标。
| 3
| 4
| 验证
|
2
| 铸铁的压缩实验
| 本实验为材料力学性能实验,铸铁材料的抗压强度指标。
| 3
| 4
| 验证
|
3
| 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 本实验为材料力学性能实验,低碳钢材料的抗拉强度指标、塑性指标。
| 3
| 4
| 验证
|
4
| 工程用钢筋的拉伸实验
| 本实验为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工程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指标、塑性指标。
| 3
| 4
| 验证
|
5
| 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
| 应力分析的电测实验,为验证与综合实验,验证弯曲正应力沿截面高度分布,掌握电测原理。
| 3
| 4
| 综合
|
3、考核环节
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成绩以考试(70%)+平时成绩(30%)计算。平时成绩由考勤、平时作业和实验组成。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宜学过《高等数学》。学完本课程后,能为《建筑结构》、《土力学和地基基础》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刘军,张明朗,邱琴忠主编,建筑力学,北理工大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1]葛若东主编,建筑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2]张曦主编,建筑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3]陈永龙主编,建筑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七、其它说明
选用的教材内容不一定与本大纲完全相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为准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
《建筑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建筑力学
英文名称:Construction mechanics
课程代码:08013204、08013205
总学分:4;3
总学时:(一)总学时:56(其中理论56学时,实验0学时)
(二)总学时:46(其中理论30学时,实验16学时)
开课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建筑系
教材:刘军,张明朗,邱琴忠主编,建筑力学,北理工大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1]葛若东主编,建筑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2]张曦主编,建筑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3]陈永龙主编,建筑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课程负责人:陈拖顺
课程说明: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宜学过《高等数学》。学完本课程后,能为《建筑结构》、《土力学和地基基础》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研究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力的平衡关系,构件的承载能力及材料的力学性能,为保证结构(或构件)安全可靠及经济合理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杆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及其组合变形的强度与刚度计算;压杆的稳定;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求解超静定结构的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影响线等。并结合一定的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